嘻哈之后有街舞 街舞能否延续“嘻哈”神话
2017年《中国有嘻哈》横空出世,一场由小众文化走向大众视野的“嘻哈”狂潮席卷整个综艺平台,更狂扫整个暑期档网综流量和话题。一时间嘻哈口播、嘻哈植入、甚至嘻哈广告纷纷登场。就连其中选手的升价也水涨船高,星路坦荡。
市场利好:
今年,随着《中国有嘻哈》的热播,另一种Hip-pop代表性的青年文化——街舞受到中国平台的关注。一方面如今国内市场综艺同质化严重,而舞蹈类综艺经过几年的沉积已经累计了足够的市场需求。对比国外歌唱、舞蹈双雄鼎立的局面,国内市场却是歌唱类综艺一枝独秀。舞蹈综艺成为市场潜在的爆点。
另一方面《中国有嘻哈》,为同属嘻哈文化的街舞奠定了市场基础和受众关注度,小众文化共振大众娱乐成为市场现状。无论是有嘻哈、奇葩说、吐槽大会等都是小众文化的代表,他们的成功有目共睹,在已有成功案例的前提下,街舞综艺自然广受关注。
与街舞不同的是,说唱偏互动类,传播门槛相对较低,韵脚、表现力等要素都能够引发观众的躁动。而对于街舞来说,则更偏向于表演者的个人艺术,尽管街舞已经算是降低了观众门槛的要求(对比其他舞种),但想要和说唱一样迅速打动观众实属不易。
同时,短期间大量同类型的综艺扎堆,往往会降低观众的新鲜感。如经营类综艺、跳水类综艺等,没有足够的市场培养就过分开发,会极剧缩短综艺类型的生命周期。而作为平台身处竞争当中,自己不上就会落后对手,也实属无奈。
总体而言,街舞类节目确实有生存空间和爆发点,就市场环境和内容来说,可以算得上天时地利。但同质化竞争或许让街舞综艺昙花一现。因此,在竞争中如何让更多的观众理解并参与,如何把街舞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技术手段展现在屏幕上,如何结合嘻哈文化创新是在同质竞争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文章来源:顺风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