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舞者李鑫:街舞就是生活就是理想
篮球服、宽大的T恤、拖地的多兜裤、宽松的牛仔裤、棒球帽、紧身背心、运动鞋……在街头,身着这样服饰的年轻人会让人们自然的联想到街舞。这个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黑人城市贫民舞蹈,从90年代开始在我国各地的青少年中风靡开来。2000年,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习器乐专业的李鑫第一次接触到街舞,从此,他和他的小伙伴们便开启了“疯狂街舞”模式,转眼十几年过去,对街舞的热爱和坚持却始终如一。
摸爬滚打中前行
李鑫到现在还记得,在2000年的那个暑假,“发小”刘旭吭哧吭哧背着一个大录音机把他家的门敲得哐哐响,一开门张旭兴奋地手舞足蹈:“你听听,这调子太好听了!”此后,李鑫和张旭跑遍了呼和浩特市每个角落的音像店,用自己存了多年的零花钱买了厚厚一叠关于街舞的光盘,光盘里的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组节拍,都是他们研究的对象。“那时候没有专业的老师,只能跟着光盘里的动作练习,我俩的劲头特别大,从早练到晚,就没觉得累过。2000年初,大家把和街舞相似的舞蹈都叫韩舞,大街小巷的年轻人都被席卷而来的韩流击中,流行的舞蹈也叫韩舞。”李鑫回忆起刚接触街舞的时光,眼神变得闪亮起来。
2002年,李鑫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组建了街舞团体“舞元素”,“大家伙东拼西凑每个人200元、300元,合伙租了一个排练厅。”李鑫说,在那个狭小的排练厅里,这些热爱街舞的青年们挥洒着青春的汗水,因为街舞其独特的动作,所以难度比一般的Hip-Hop之类的舞蹈要大的多,而且有一定的危险系数,“因为我们完全靠自学,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我们在练习一些高难度动作的时候只能跟着体操比赛的录像练习,比如托马斯动作,我们几个为了练好这个动作受过不计其数的伤。就这么一路摸爬滚打过来了,恍然间就是十几年。”
想为青城街舞发展出力
“舞元素”刚成立时,几个小伙子用心排练舞蹈,并且开始关注外地的比赛,在当时的人们还并不理解这几个身着宽大衣服,标新立异的大男孩,“家人开始并不支持我,觉得跳这样的舞没个正形,当时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说服他们支持我的爱好。”李鑫说。
他们的努力渐渐开始有了回报,在外出比赛的过程中,外面的世界让这几个刚刚踏入街舞世界的大男孩第一次感觉到了天地广袤,人外有人。“在外出比赛交流的过程中,让我们学到很多,那时我们才知道,原来外面的世界是那么广阔,我们需要学习的还很多。”
经过一次次外出比赛,更让他们意识到:在我国发达以及沿海城市,在大学生群体中街舞是被很好的发展和认知的。但是,街舞在呼和浩特的发展是滞后的。“我慢慢的就有了一种使命感,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街舞在呼和浩特推广起来,不为别的,只因为喜欢!”李鑫说。
就这样因为喜爱而产生的责任感,让他们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团体取得了不少成绩:他们获得了2000年内蒙古大学街舞比赛第一名;2002年“魅力新星秀”全区街舞大赛齐舞第一名;2003年内蒙古春节联欢晚会特约嘉宾;2004年“双星杯”全国电视街舞大赛齐舞第八、团体第五、最佳配合奖;2005年内蒙古体育竞赛全区首届街舞比赛中荣获齐舞团体一等奖……
成立内蒙古嘻哈之家
正当舞团在全区大大小小的比赛中过关斩将获奖时,团队中却有人要不得不离开,李鑫也曾想过放弃。“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大家有不同的想法都是太正常的事了。”如今的李鑫谈及往昔,已经十分坦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观念也在渐渐转变,街舞变得更加被大众所认识和接受,更多的年轻人喜爱上了这种不拘一格又充满活力的舞蹈。
2008年,几经周折,在李鑫和张旭的牵头下,IM舞团正式成立,“我当时就下定决心,这辈子就和街舞相伴了,再也不会放弃。”IM是Inner Mongolia HipHop Family的缩写,意思为内蒙古嘻哈之家。“我们几个是呼和浩特地区最早的一批跳街舞的人,我们想推广HipHop文化并为所有喜爱HipHop的人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让hiphop文化中的街舞在呼和浩特慢慢成为‘正能量、青春朝气、健康向上’的代名词,在日本等一些国家已经将街舞纳入学校的必修课。因为街舞作为一项良好的有氧运动不光可以强身,它还可以培养人的音乐性、协调性、律动性以及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将街舞纳入正规的舞蹈项目当中了。”李鑫说。
从2011年起,IM舞团开始策划执行街舞比赛,记者了解到,目前,他们已经策划执行了两届舞动青城街舞大赛了。“当你学习街舞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有很想展示自己的心情,我们策划街舞比赛也是想为呼和浩特喜欢街舞的人们搭建起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
只要喜爱就跳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