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听我的》首次在荧幕上打造了艺术品,《中国新说唱》难道就全是流水线吗?
世事难料,短短的一周之中,《说唱听我的》终于冲上、且不止一次地冲上了微博热搜——虽然是以负面事件爆发的方式,但好歹也算是把节目的热度整了起来。总制片人GBoss在这场风暴过去之后,于第三期节目的开播之夜发了长微博,其中提到了以下几点:
“我特别庆幸我们没有模仿任何一档节目,而是打开了说唱音乐舞台的新玩法”;“他们的用心程度这期可见”;“这一期开始才是真正的开始,后面每一期的舞台都玩的是明明白白的”……言语之中,不难看出他对节目的创新和质量拥有相当程度的自信。在节目真正呈现出来后,也确实如他所说,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上篇文章中,我把《说唱听我的》的“同Beat的Cypher对抗赛”和《中国新说唱2019》的“联盟Battle”相提并论了,因为两者之间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同Beat”。用“控制变量法”来衡量选手的水平,确实是一个相对公正的方法。
但事实上,两档节目最终的呈现相差甚远,而这个决定性的差异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时间。
《中国新说唱2019》从给出“Battle Beat”到选手登台表演只给了区区30分钟,而嘉宾帮唱的排练时间也只有30分钟;《中国有嘻哈》和《中国新说唱》的“战队淘汰赛”环节则是只有24小时,24小时之后是登台表演,登台表演之后又是24小时的极限创作。这个时间对于rapper来说只有两种选择:套自己非常熟悉的词,或者直接freestyle。
实际上,这种赛制从第一年开始就遭到了最终的冠军GAI的吐槽和抵制:“我不玩了,我要回家!”唯一能讲得通的解释是:节目组是在考验选手们的抗压能力和极限创作能力。但是“压力面试”向来是高风险的,优秀的人才为什么一定要在高压之下才能发挥出所有的潜力?
而结果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有嘻哈》中吴亦凡战队五强的《How Do》里充满了freestyle,PG One还整出来一个炒面的梗;潘玮柏战队五强的《700》里胡旭忘得一干二净;张震岳热狗战队四强的《Street Fighter》里艾福杰尼也整段垮掉。《中国新说唱》相对好点,但《追梦》里一向稳健的王以太也失误了;张震岳热狗战队四强的《24小时》里老江湖Max马俊也失了手。
总体来说,《中国新说唱》天天强调“限时创作”,结果出来的东西不仅没有所谓的舞台效果,甚至连最基本的音乐方面都要出问题。对此,选手本身固然有着责任,但更应该受到质疑的是这种奇葩的赛制。
而《说唱听我的》给出了足足48个小时,并且在Plus版的节目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每一个队伍都有专门的讨论场地和长时间的讨论合作,最重要的是每个人之间都显得非常团结(连麻那一组还故意装作不合,以制造节目效果)。所谓慢工出细活,两天的时间对于这些专业的rapper来说,不仅足够他们把音乐性拉满,还可以顺便营造舞台效果,所以最终的呈现可以让观众们大呼过瘾。
《说唱听我的》里,选手们在演唱时对于舞台的塑造,是《中国新说唱》三年来都没有做到的。远有Kozay、赵磊在第一轮《赤兔》、《纯正好货》借制作人来提升气势的玩法,近有《剃刀》的当场剃头设计、《上当了》全程的玩梗和调侃、《My Boo》的“三角恋”戏码、《魔动北极星》的动画片效果、《迪拜》的感情戏和譶币掉落的音效,还有最具舞台剧质感的《一出好戏》和《四个我》。
相比之下,《中国新说唱》没几个合作舞台的效果称得上可圈可点,也许个人舞台的《After Journey》、《Life's a Struggle》、《H.M.E》会有一些相关的设计,但也显得相当单薄。
还有一个小细节是,几乎每个组都有一位以上的老资历选手带队:Cream D之于《剃刀》、连麻之于《上当了》、Blow之于《My Boo》、Kozay之于《迪拜》、GM仙之于《一出好戏》、小安迪之于《四个我》。唯二资历较浅的是《魔动北极星》和《灯灯灯灯》这两组,前者队里的K.A咔咔其实有非常丰富的舞台经验,因此不能用rapper的那套资历体系衡量她,况且这组的旋律天赋确实已经拉满了;后者直接被0:4,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这个细节也再次说明了:队有一老,如有一宝。《中国新说唱》的“联盟Battle”最有意思的,也就是大傻和黄旭互相“一挑七”的场面。但除掉这个场面,这三轮“联盟Battle”真的有什么记忆点吗?换句话说,它有值得被回味的地方吗?它是能够留下来的作品吗?至少从网易云音乐的收听量排行来看,恐怕答案是否定的。
这几年一直有这么一个论调:比赛会过去的,但作品会留下来。如果把这个作为办节目的宗旨和准则,那么《说唱听我的》目前来看比《中国新说唱》是要更接近这个宗旨的,因为后者更像是一个“优秀作品展示舞台”,而前者却能有产出优秀作品的能力。单从行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无疑《说唱听我的》会更值得被推崇。写到这里,不禁想起同为音乐综艺的《中国好声音》和《中国好歌曲》的“翻唱VS原创”之争。
回到我们的标题,《中国新说唱》难道真的只能“展示”而没有“产出”吗?或者说它的产出并不配被称为“艺术品”,而是“流水线”?我认为也不尽然。只是,如果要从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的对比就要跳出“同Beat”的条件限制,而是要把目光投向每一年的“战队淘汰赛”、“导师合作舞台”和“帮唱舞台”。
在这些赛段,2017年的《中国有嘻哈》和2018年的《中国新说唱》都热衷于“改编/采样Beat”来产出作品,虽然比不上《说唱听我的》是直接提供原创Beat,但入选战队的rapper向来都比较有实力,导师和嘉宾的加成往往也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因此也能有高质量的产出。
先为大家整理一下:2017年有《How do》、《遥远不远》、《Street Fighter》、《700》、《找朋友》、《凡人歌》、《三年二班》、《友情岁月》、《一见如故》、《Burn》、《Papillon》、《以父之名》、《青春舞曲》、《酒干倘卖无》、《One Love》;
2018年有《追梦》、《Rep That Culture》、《我的梦》、《安静的稻草人》、《飞太远》、《蜕变》、《飘向北方》、《王牌冤家》、《Dear John》、《编号89757》、《攀登》、《Climb To The Top》;2019年有《破晓》、《改变》、《Fly Away》、《爱你3000》、《表态》、《心跳》、《还不知道》、《你怎么这个亚子》。
2017年来说,公认的最佳现场当属《凡人歌》,《Papillon》当年的热度也相当高。《三年二班》和《以父之名》则更大程度上是蹭了周杰伦、吴亦凡和PG One的“三重热度”,本身有多优质难以评断。剩下的歌曲被提及的次数很少。
2018年整体来说是实力大于名气的,有好几首实际上质量都很高,像《追梦》、《我的梦》、《飞太远》、《蜕变》等等,但是火起来的却只有《飘向北方》和《攀登》,还有《安静的稻草人》被封为“两年冠军的合作曲目”(实际上长期没有上架,并没有什么热度),个中原因确实耐人寻味。2019年的话,可能只有《表态》能打——即使这样,还能看到一堆人在歌曲评论区说要“听原曲洗耳朵”。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过短时间的限时创作=流水线,优秀的作品一定需要时间的打磨。这和哪档节目无关,甚至和选手本身的实力也不是那么有关——那吾克热不是天天被群嘲吗?这也不影响《飘向北方》的热度啊。
当然,咱们也可以再杠一下:《中国新说唱》太爱借势而动了,很多被采样或被改编的歌曲本身就很经典、有很高的人气,《说唱听我的》完全原创还能有较高的热度,那才是真厉害。
需要指出的是,采样文化本身就是说唱文化中的一部分,只要采样本身是合法的就没必要给人家扣上“蹭热度”的帽子。甚至只要你演绎得够好,直接Remix也无妨——黄旭《如果真的是比说唱真的强你好几倍》完全是《DNA.》Remix,不也照样收获满堂彩嘛?虽然他的做法确实有待商榷。
文章最后,来展望一下下一期的节目,也是一个《中国新说唱》从来没提过的概念:Hit Song。《说唱听我的》节目组和上周一样卖关子,不透露这个赛段的具体赛制是怎样的,只甩出一个名称。那我们只能从最直接的字面意思去理解:Hit Song就是流行单曲、大热单曲。
什么是Hit Song?回顾2019年的说唱音乐时长,我能非常迅速地给出三个答案:《野狼Disco》、《Hey Kong》、《心如止水》。这三首歌的热度都是毋庸置疑的,其中前两首通过综艺火了,后面那首是通过短视频平台火的。问题在于,Hit Song实在是太难得了,甚至有一些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三首歌曲都有极强的旋律和律动,并且副歌简单、朗朗上口。
目前能够征服中国主流音乐市场的说唱音乐,至少从上面三首来说就是这样的。那么问题就来了:Hit Song真的可以在节目中“量产”吗?根据现有的镜头来看,比赛形式似乎是1v1的,而剩下的选手至少还有40人,那也就意味着《说唱听我的》要产出20首“Hit Song”,这是可能的吗?这些歌曲之间能避免同质化吗?如果这些歌曲并不同质化,那它们能称之为“Hit Song”吗?
无论如何,这种创新的赛制至少代表了节目组对于说唱歌手考核的一种标准。从预告片镜头可以看出,已经有选手明确说“我真的不会写Hit Song”。所以最终呈现的“艺术品”数量,恐怕也不会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多。但是,我确实被节目组勾起了一些兴趣:《说唱听我的》,到底还能创造多少说唱综艺的“第一个”?
本期的《中国新说唱》VS《说唱听我的》就到这里,你有什么想吐槽的,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交流~
撰稿&排版 / 砂与海 图片 / 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