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 让马思唯反思自己音乐,让热狗称他为“老师”,他才是《说唱新世代》最大的赢家
在不少人眼中,豆瓣评分高达9.2的《说唱新世代》是今年夏天几档说唱综艺中的最大赢家。这档节目为Z时代的年轻人探路,把年轻一代之间的共鸣和共同的诉求写进说唱作品中,掀起新旧交替融合的文化浪潮。
不容忽视的是,这种优质综艺对现象级rapper和说唱文化的良性驱动力正在日益凸显。而《说唱新世代》的亚军Subs,正是这样一位现象级的rapper。纷至沓来的活动,无缝衔接的演出,让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开始变得忙碌起来。
似乎每个rapper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讲自己的生活、挖掘自己的特色。而对于这个生于1999年的男孩来说,生活就是做说唱。不论是14岁还是21岁,说唱一直陪着他。瘦子、龙胆紫、蛋堡,前辈们的歌词内容深深影响了这个叫张毅成的男孩儿。
对于说唱的一见钟情,是灵魂契合之爱。像是伯牙初逢子期,又像索尔初举铁锤。因为喜欢看网剧《杀不死》,张毅成便决定用Subs这个名字开始他的说唱之路。
不得不说,Subs确实在Battle上拥有天赋。从一开始,他就在赛场上大杀四方,拿下不少比赛的冠军。而大多数Battle MC最大的问题“转型”,对于Subs来说也不是事儿。他能freestyle,也能写歌。
梦想越是激动人心,现实层面要面临的问题越多。回忆第一次写歌的场景,Subs并没有特别的兴奋和憧憬,因为那首《丢了》非常烂,他自己反倒不愿意多谈。
大学毕业之后,Subs就呆在家里玩说唱,他没有收入,但好在有家人的支持。在待业与无所事事共同造就的另一种「循环」之外,日子还是会留有一些缝隙。而有缝隙就有选择,有选择对于当时的Subs来说,就意味着逃脱循环的可能性——他想证明自己在说唱上的能力。
为了证明自己,Subs参加了《说唱新世代》。一切都跟着感觉来,在最开始选择象限的时候,Subs选择了富有和歌红。和Battle时表现出的桀骜有着鲜明反差,节目上的Subs显得相当局促紧张,因为在此之前,Subs并没有参加过任何的说唱综艺。
初舞台上,Subs表演了《画》。因为走心的歌词和诗意的表达,它成了当期热度最高的曲目之一,网易云评论7000多条,QQ音乐视频播放量50多万,勇夺节目榜单第1名。
马思唯盛赞道“歌词,旋律,演出,都做到了极致”,连歌后韩红也直呼“牛掰”,感叹这歌让她掩面流泪。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首歌能让人产生许多种共情。喜爱这首歌的观众认为,即使没有炫酷的flow,没有华丽的唱腔,但它足够惊艳。
和其他叙事类说唱不同,Subs在走心的同时还在写诗,用真诚描绘出一个理想的乌托邦,能有一种让人泪流满面的力量。甚至有人说,这首歌体现了中文的“魂”。
但“快乐人Subs”也不是没有烦恼。随着节目的曝光,他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同时也领教了舆论场的善变与吊诡。
有部分网友认为:Subs走这种歌词流叙事流,只是在标新立异而已,其水平其实见仁见智;他的歌词用强行正能量糅合社会热点,试图引起人们的共鸣,却只能招致反感。还有的人说,他只会靠炒和石玺彤的CP搏上位;没技术也没flow,实在是被过分神话了……
平心而论,Subs的歌中显示出的,都是大众文化许诺幸福、生产梦幻或者打破固有现状的特点。但《画》中还有一些异质性的因素造成了内在的分裂,比如歌词语言的对仗、对歌曲立意的乌托邦式煽情、以及对虚假现实的解构等等。
Subs对正统价值的否定、给大众文化对这种价值观的认可和宣扬、以及随之带来的颠覆和理想化,还有他坚持单一风格给观众带来的审美疲劳,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会让《画》在大众消费者和精英文化论者中两面不讨好。
而为什么要坚持“歌曲能产生共情”这个理念?Subs认为,创作者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个人的,他们遵循着自我的意志与价值观,追求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不在意成本及产量多寡,只追求艺术;另一种是社会的,把自己与社会联结,看见社会大众的需要。他认为,自己毫无疑问是后者。
所以,他把这种情绪和延续到了《我不想死在20岁》中。通过这首歌,Subs达成了自己跟周边环境的和解。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太小了,从个体出发,没有任何的力量,你我终究不是改变历史潮流的人。“我的表达方式就变成,我可以选择我还可以说的东西,那个东西是我想说的,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Subs如此说道。
现在很多年轻人赶潮流一味地写trap,当然不是说trap不好,而是会引发内卷效应。说唱是一门艺术,艺术本身是无限的,但现在的问题就是同质化太严重。
在Subs的眼中,创新是难能可贵的,它可能短期内得不到市场的认同,而歌曲的制作又是比较烧钱的。
各种复杂的原因,使得大家都在追求快嘴,却缺少独特的flow和唱腔;都在疯狂多押,导致歌曲逻辑混乱;甚至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用emo传递负能量,以致“网抑云”的烂梗出现。
在Subs看来,说唱应该在中国全面开花,而不是被固化。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是创作者的自得之场,他们在其间游弋,构建自己繁复或单纯的表达,隐藏或流露自己最脆弱的心事;而好作品的特征之一,便是提供无穷无尽的解读角度。
在孤独的解读中,Subs从一个自省者出发,抵达到了有所选择,抚慰了自己,从而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从男孩到男人的成长。
但过早地被歌曲「定型」,对于rapper来说,常常不是一件幸事,尤其是被定义为「意识流」的rapper。在大多是数说唱爱好者的眼里,“没flow”的说唱,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说唱。
按他们的观点来说,念白是念白,说唱是说唱,要求rapper们通过念白了解说唱是非常荒谬的。该观点后被曲解为「没flow没韵脚都不叫说唱」。同时,从另一个侧面来讲,Subs也需要更多更好的作品,去支撑他与众不同的想法。
有一段时间,Subs成了网络火力的靶心,虽然其中不乏支持他的声音,但叫嚣最厉害的,还是「究竟给了多少好处」之类的声音。这些声音中有技术流粉,有old school粉,还有所谓的节目粉。
抛开少数相当恶劣的人身攻击,这些争论实际上提供了一个观察大众认知说唱的窗口,潜台词是“过分的理想主义是说唱的对立面”。在大众看来,说唱应当体现真实,而过分的理想主义应该圈地自萌,可这本该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
处在误解中心的Subs反倒豁达得很,他想传达的就是这些。他这一代人,放松、幻想和娱乐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被压抑的,因此他也喜欢听年轻人讲述他们的幻想世界。
Subs知道,自己的标准和他们不一样。「实力」是这个行业的基本条件,但他并不想作出自我调整。因为一旦调整,就意味着他要写一些没有什么自我表达的东西。而且自己也尝试了很多风格,只是在节目里表现得比较单一。
网上那些关于意识流说唱的争论背后,实际上是长期以来主流社会缺乏对说唱的接纳和认知,或者说是rapper一直未能找准跟说唱相处的方式。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资本的入侵,中国说唱也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大众层面针对说唱的观念,却没有明显的认知与更新。
在导演严敏看来,Subs要能有所成长,不在于改变,也不在于体量,而是能在观众认可里创造愉悦和不可或缺的记忆。而《说唱新世代》在Subs从无名之辈成长为说唱新星的过程里,是一个极大的助力。
「如果《说唱新世代》依然拿出那种是大家已经看过很多遍,习以为常的说唱,就没有办的意义,我们可以站在这个地方,是告诉大家,我们也会朝这个方向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做到万物皆可说唱,我觉得这是最核心的东西。」这是总导演严敏的原话。
而说到Subs和懒惰的冠亚军之争,却也颇有趣味。早在《说唱新世代》之前,他们俩就已经在Battle赛场上相识,后来一同参加《说唱新世代》,他们俩也在初舞台中狭路相逢,还来了一段Freestyle Battle。
节目中,懒惰曾对他说“冠军会在你我之间产生”,最后竟然真的一语中的。
“置身于现在的环境中,会被一种特殊的东西激励,会生活在一个小宇宙里面,这个宇宙每天都在爆炸,有不同的声音、消息不断地传出来。”
节目之后的subs变得非常忙碌,通告变多,合作不断,他献唱了《国家2020》,还受邀参加了苏宁的双十一晚会……从地下走到地上,终归是一件好事。
无论是在节目上还是在采访中,Subs都与他在微博上的形象产生了极大反差。你永远不知道他的搞笑和严肃哪个是认真的——或许都是。
人生的沉重并不会因此而消弭,也许它只是变了形式,譬如,一个小男孩的日记本。它不再压在你的心上,而是在夏风中翻动纸页,沙沙作响。
网易云上,Subs的简介是:“是你Battle场上的杀不死也是你歌单里的Subs,只希望成为你最爱的饶舌歌手”。
Subs的成功要仰仗时代的机会,他人的善意,自己的坚持,而他也会笼罩在反对中。我相信,在交织着喜悦和痛苦的每一天,Subs仍然会尽力捕捉着,他心中想要的那个微弱的HipHop讯号......
撰稿 / 钢化膜殺手 排版 / 砂与海 图片 / 来源于网络